贵州遵义出神奇好酒,但不是人人能够喝酒,我就是这样一个人,由于没什么酒量,经常被人们嘲笑,说是辜负了这一方好水土的人。遵义生产酒的历史相当悠久,名酒就有国酒茅台酒、国家名酒董酒,省级名酒鸭溪窖酒、习水大曲、湄窖、珍酒等等,曾经最繁荣时期是数不胜数。 其实,贵州的许多地方,都喜欢自家做的酒,根本不迷信名牌。
贵州黔东南农村苗族、侗族朋友家家户户善于酿制米酒,遵义农村土家族、仡佬族朋友的家庭小作坊自产自销加工的包谷酒,都是农民自己烤、自己人喝的酒。生产、喝酒都是一种娱乐方式,朋友聚会,男女老少可以连续3天载歌载舞,一醉方休,不醉不归还,永无止境。
也许,“一醉解千愁”的说法,对于不会喝酒的人是有道理的,一下子就昏昏欲睡,醉晕过去了。
另外,“借酒浇愁愁更愁”的典故,可能是指酒量不得了的人,喝了许多的酒,不仅旧的烦恼没有消除,反而花了不少的钱,喝掉了许多的酒,产生了新的烦恼。
我个人以为,酒是一个好东西,能够舒筋活血、增加热量、联络感情。但是,必须适可而止,物极必反,防止乐极生悲。
尤其要牢记“喝酒不开车,开车不喝酒”。
为了不辜负遵义这一方好水土,不辜负好酒、好茶,我决心尝试一下,先试农民自己加工的包谷酒,泡一些大枣、枸杞。烟再好也暂时算了吧。(陈湘苏)
评论